金刚经谁翻译,金刚经白话文全文讲解

金生 翻译 2025-05-13 50 0

金刚经的梵文原名是什么?

金刚经,这部在佛教中举足轻重的经典,其字数因其译本的差异而有所变化。原典梵文名为Vajracchedika-prajpramit-stra,字数在755至79000字之间,堪称佛法的瑰宝。鸠摩罗什大师的翻译,我们熟知的全称是《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而唐玄奘法师的译本则简洁明了,称为《金刚经》。

佛教经典《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由玄奘大师翻译,梵文原名为vájra-cchedikā-金刚经图prajā-pāramitā-sūtra。

《金刚经》是佛教中的经典之作,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其梵文原名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象征坚韧不摧,象征着修行者能克服障碍,勇猛精进;般若意为非凡智慧,能通达世间和出世间法,达到无碍;波罗蜜则代表抵达解脱的彼岸,即佛教追求的涅槃境界。

《金刚经》是佛教历史上非常重要的经典之一,其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梵文为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 在这部经典中,“金刚”象征着最坚硬的金属,用以比喻勇猛地突破各种障碍,以便顺利地修行和证道。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其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源自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在这部经典中,“金刚”一词象征着最坚硬的金属,暗喻着勇猛地突破各种难关,从而使修行者能够顺利地修行和证道。

鸠摩罗什的金刚经

1、《金刚经》(鸠摩罗什译)偈子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华严经》卷二十五载:“如实知一切有为法,虚伪诳诈,假住须臾,诳惑凡人”。

2、《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简称《金刚经》,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年)首次翻译。此经共有五种译本,分别是北魏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隋达摩笈多、唐玄奘和唐义净的译本。除了汉文译本,还有藏文和满文等译本。

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出自鸠摩罗什的《金刚经》,是其最后的四句偈!望采纳,谢谢!出自佛经《金刚经》。是佛说的一个偈子。佛家的解释是:因一切有为事相,皆是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变化靡常,执捉不住。如梦、幻、泡、影、露、电然,似有似无。

4、金刚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写的。佛教经典,全称《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由于篇幅适中,得到广泛传播,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特别受到慧能以后的禅宗重视。

5、出处:出自后秦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经》。原文节选: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白话译文:众生能成佛觉,是靠自己的真如本性。佛度化众生,是指路明灯。

6、《金刚经》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共36张。《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

《金刚经》在中国最流行的是哪个译本?

《金刚经》在中国最流行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下是关于该译本流行的几个关键点:普及程度:鸠摩罗什的译本因其简洁明了的文字和深入人心的教义,成为了在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广为人知的《金刚经》版本。字数适中:该译本字数大约在5176至5180字之间,相对于其他译本,更易于阅读和传播。

《金刚经》是佛教经典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它包含了众多哲理和智慧。这部经典现存有六个译本,其中鸠摩罗什和唐玄奘两位大师的译本最为著名。鸠摩罗什的译本尤为流通,我们日常诵读的《金刚经》版本多源自他的译本。鸠摩罗什的译本以其简洁明了、深邃含蓄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金刚经》简介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全称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它是由鸠摩罗什所译,在中国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其中以鸠摩罗什译本最为流行。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

金刚经是谁的著作?

《金刚经》全名为《金刚波若波罗蜜多经》金刚经谁翻译,在中国佛教中具有广泛影响力。这部经典据称由释迦牟尼佛亲自传授,内容主要记录了金刚经谁翻译他与弟子须菩提的对话。在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后,由大迦叶尊者为首,阿难尊者复述,500位阿罗汉共同决议批准。后来,印度国王将这部经典刻在贝叶上,并将其传入汉地。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印度大乘佛教般若系经典,由后秦鸠摩罗什译。此经以金刚比喻智慧之锐利、光明、坚固,能断一切烦恼,故名。采用对话体形式,说一切世间事物为认知的客体,实相者即是非相。

《金刚经》是大乘佛教的著作。以下是关于《金刚经》的详细解释金刚经谁翻译:来源金刚经谁翻译:《金刚经》全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源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它收录了佛陀与须菩提之间的对具有较深的哲理,值得人们研读。

《金刚经》,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大乘佛教般若部重要经典之一公元484年间于古印度。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最为流经中主要讲述大乘佛教的空性与慈悲精神,在中国影响深远。

《金刚经》于公元前994年间(约为中国周穆王时期)成书于古印度。是如来世尊释迦牟尼在世时与长老须菩提等众弟子的对话纪录,由弟子阿傩所记载。它是佛教的重要经典。《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

《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其中以鸠摩罗什所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字数约为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的《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有8208字,是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其他译本则流传不广。

《金刚经》共多少字,多少张?

《金刚经》全文共有5398字金刚经谁翻译,分为六品,分别是法会因由分、善现启请分、大乘正宗分、妙行无住分、如理实见分、正信希有分。法会因由分中,描述金刚经谁翻译了佛在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一起乞食、吃饭的情景。随后,长老须菩提向佛提问如何住心、降伏其心。

《金刚经》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5176字或5180字)。唐玄奘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共36张。《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

金刚经谁翻译,金刚经白话文全文讲解

清阮元《山左金石志》则认为是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559)人所作。《泰山经石峪金刚经》中多金刚经谁翻译了一些不常见的俗字,其中“万”、“无”二字,竟与现行通用的简化字相同。这为研究金刚经谁翻译我国书体的历史演变和书法艺术成就,提供了重要线索。

这部由7个印张连缀而成,长度达到1丈6尺的经卷,以其凝重的图文风格、清晰的印刷墨色以及纯熟的雕刻刀法,堪称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带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英国图书馆甚至将其誉为世界上最早的书籍。

请问金刚经是谁翻译的?

《金刚经》在中国最流行的是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下是关于该译本流行的几个关键点:普及程度:鸠摩罗什的译本因其简洁明了的文字和深入人心的教义,成为了在中国最具影响力和广为人知的《金刚经》版本。字数适中:该译本字数大约在5176至5180字之间,相对于其他译本,更易于阅读和传播。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佛教经典之一,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或简称《金刚经》,由后秦鸠摩罗什于弘始四年(402年)首次翻译。此经共有五种译本,分别是北魏菩提流支、南朝陈真谛、隋达摩笈多、唐玄奘和唐义净的译本。除了汉文译本,还有藏文和满文等译本。

金刚经,作为佛教经典之一,拥有多个译本,这些译本反映了不同时期和学派的诠释。最早的译本出自后秦时期,由鸠摩罗什翻译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属于中观派的著作,现存于第八部的第二三五卷,是流传最广泛的版本之一。

智慧果系列图书中,有一本备受瞩目的作品,那就是鸠摩罗什翻译并由王月清注解的《金刚经》。这本书作为丛书中的一员,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它由知名的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ISBN号码为9787806431368,标志着它的独特身份。

金刚经几乎都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版本,后世大德高僧也曾校对过,因为经意辞意和所表达的近乎完美,都觉得无需增减的必要,所以就都采用鸠摩罗什的译本。

中文译本译者:鸠摩罗什是《金刚经》中文译本的重要译者。鸠摩罗什是古印度龟兹国人,自幼天资超凡,佛学造诣极深,是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之一。他的译文准确流畅,对后世佛教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