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殖民地概念:殖民地是指一个国家通过武力、政治手段或经济控制等方式,对他国进行直接统治和管理。在近代史上,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势力,形成了多个殖民地。
2、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
3、表达了全国人民积蓄心中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香港回归祖国后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
1、篇一 在北宋时期小学历史题目及,书籍事业达到了繁盛,四大类书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不是四大类书之一的书是《佩文韵府》。 《易传》不包括《谷梁传》。 卦的构成要素不包括卦名。 “四书”的构成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将《孟子》由子部入经部的人物是朱熹。
2、篇一 濠梁之辩的主人公是小学历史题目及:( A )A、庄子与慧施 B、庄子与公孙龙 C、公孙龙与慧施 D、孔子与颜回 “桑之未落,其叶若沃。
3、篇一 范缜提出了“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的观点。(A)汉武帝时期,国家设立五经博士。(B)慧能的《坛经》中提出了“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观点。(B)朱淑真的词集叫做《断肠词》。(D)韩非子的法治思想主要强调法、术、势相结合。
1、秦始皇是第一位皇帝,统一了全国货币和度量衡。乐不思蜀是指刘禅。《出师表》是诸葛亮临终前写下的。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三国演义。
2、凿壁偷光 匡衡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3、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凿壁偷光——描写的是西汉匡衡勤学苦读,最终成为大学问家的故事;卧薪尝胆——指中国春秋时期的越国国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指鹿为马——说的是秦朝的赵高;完璧归赵——指蔺相如;乐不思蜀——指的人是刘禅;破釜沉舟——项羽;望梅止渴——曹操。
4、《凿壁偷光》主人公——匡衡 匡衡,字稚圭,东海郡承县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曾以“凿壁偷光”的苦读事迹名世。匡家世代务农,但匡衡却十分好学,勤奋努力,由于家境贫寒,他不得不靠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资用。
5、“乐不思蜀”源于刘禅这位历史人物。他是刘备的儿子,“乐不思蜀”这个汉语成语的意思是感到很快乐,一点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感受到了乐趣,就不想回到原来的环境了。这个汉语成语出自《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和这个词意思比较相近的词语是乐而忘返、流连忘返等等。